造紙黑液中含有木質素、纖維素、
揮發性有機酸等
,有臭味,污染性很強?
1??廢水水質、水量與排放標準
1.1??廢水水質
根據業主提供的水樣資料,經水質分析,廢水水質指標見下表所示:?
序號 |
分析項目 |
單位 |
制槳廢水 |
抄紙廢水 |
混合廢水 |
1 |
CODcr |
mg/L |
≤3000 |
≤600 |
1000~2000 |
2 |
BOD5 |
mg/L |
≤1000 |
≤250 |
350~800 |
3 |
SS |
mg/L |
≤2000 |
≤650 |
800~1500 |
4 |
PH |
? |
7~8 |
7~8 |
7~8 |
5 |
色度 |
倍 |
≤750 |
≤400 |
≤500 |
?以上數據需經業主認可后,才能采納作為設計資料。
1.2??處理水量
根據業主提供的資料,本工程的設計規模為
日平均流量: 8000m3/d。
1.3??使用標準
根據業主要求,處理后的出水應達到以下標準以滿足回用及排放的要求: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一級標準(新建項目)?
序號 |
分析項目 |
單位 |
制漿回用水質要求 |
排放標準 |
1 |
CODcr |
mg/L |
≤1500 |
≤100 |
2 |
BOD5 |
mg/L |
- |
≤30 |
3 |
SS |
mg/L |
≤200 |
≤70 |
4 |
PH |
? |
6~9 |
6~9 |
?備注:制漿回用水質要求有業主提出。
?2??處理工藝的選擇
2.1???工藝選擇的原則
工藝方案的選擇對于廢水處理設施的建設、確保處理設施的處理效果和降低運行費用發揮著最為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結合設計規模、廢水水質特性以及當地的實際條件和要求,選擇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處理工藝技術,經全面技術經濟分析后優選出最佳的總體工藝方案和實施方式。
在廢水處理設施的總體工藝方案確定中,遵循以下原則:
(1)??所選工藝必須技術先進、成熟,對水質變化適應能力強,運行穩定,能保證出水水質達到工廠使用標準及國家廢水排放標準的要求。
(2)??所選工藝應減少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節省占地面積和降低能耗。
(3)??所選工藝應易于操作、運行靈活且便于管理。根據進水水質水量,應能對工藝運行參數和操作進行適當調整。
(4)??所選工藝應易于實現自動控制,提高操作管理水平。
(5)??所選工藝應最大程度減少對周圍環境的不良影響(氣味、噪聲、氣霧等)。
2.2??廢水的水質特性分析
造紙廢水處理主要污染物COD、BOD、SS,而COD、BOD、SS主要是纖維在生產過程中分解而引起的,也可以說是由SS引起的,廢紙制漿造紙工藝更突出。廢水中的懸浮物主要是長纖維、短纖維、填料及少量的雜細胞組成。根據廢紙制漿造紙廢水這一特點,以及污水排放標準,本廠廢水處理方案確定為微孔過濾-物化預處理-生化法。
2.3 工藝方案的選擇
借鑒以前廢紙造紙廢水處理經驗,制漿系統有部分生產用水水質要求不高,只要控制COD小于1500mg/l、SS小于200mg/l(業主提供)。就可回用,考慮到減少投資規模及降低處理成本,本方案確定,廢水經微孔水力篩及氣浮處理出水共8000立方米/天,其中3000立方米/天直接回用到制漿系統(水質可滿足工藝要求),其余5000立方米/小時經生化處理后,一部分回用到抄紙系統,多余部分達標排放,此時全廠生產廢水的回用水量最高可達到75%(6000立方米/天),此指標在國內屬于領先水平。(國家環保局僅要求白水回用效率達70%)。
處理工藝中主要采用物化與生化處理相結合的方法,針對廢水水質及回用水質要求,對廢水進行分級處理。利用微孔水力篩過濾廢水回收可利用的紙纖維。經一級氣浮裝置去除懸浮物后,部分廢水(3000m3/d)即回用到制漿工序中,剩余廢水(5000m3/d)通過自流送至生物接觸氧化池,接觸氧化池內設置曝氣系統和組合填料,利用填料上的微生物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氨氮、色度等,生物接觸氧化池的出水自流進入二次混凝氣浮裝置,廢水在氣浮前部設置管道混合器,與藥劑充分混合、反應后在氣浮池內進行上浮分離,出水通過出水管收集自流進入清水池,清水水質保證達到國家污水排放一級標準要求及造紙抄紙生產用水標準的需要。一級氣浮及二級氣浮的污泥排入污泥儲存池。污泥儲存池的污泥定期送入泥脫水裝置進行脫水,脫水污泥外運處置。處理出水排入清水池供回用,多余清水排放。(廢水回用工藝及設備不在本設計范圍內)